博客
2017
读书笔记:专念

读书笔记:专念

9/7/2017

链接:专念:积极心理学的力量 (opens in a new tab)

第一章 潜念的特征

  • 潜念:mindlessness
  • 归类陷阱
    • 我们用许多套不同的类别对各种现象进行感知和整理。某些类别一旦被创造出来,就具有很强的生命力,不易被轻易消除。这类就这样在头脑中创造了被大家共同感知的世界,并称为它的奴隶。
  • 无意识行为
    • 人们无需受到明显的意愿和意志干预,就能按照既往习惯无意识地行动。
  • 视角单一
    • 遵从单一的规则行事。过于具体的要求,容易催生潜念。

第二章 潜念的根源

  • 重复
    • 当我们通过反复练习,非常熟练地掌握一种技能后,该技能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界限就会变得模糊,而且会从意识中淡出。
  • 不成熟的认知承诺
    • 依照不成熟的思维定势行事。
    • 此类思维定势常在初次碰到某类事物时形成,由于没有进行深入思考,所以称为不成熟的认知承诺。
  • 有限假设
    • 在资源、能力有限假设下,各种类别的界限清晰稳定,因此可以采用稳定的规则。
    • 假设不成立时,不重新检视这些规则,导致僵化思维。
    • 类似的还有熵的概念,时间的线性观。
  • 以结果为导向的教育
    • 重视结果,而忽略当下的细节。
      • 如果以过称为导向,则重视实现目标的各个步骤。
    • 将知识作为普适的事实教授。
  • 背景的作用
    • 例如在医院里小声说话
    • 背景控制人的行为
    • 对背景的反应模式在儿时习得
    • 背景混淆
      • 大多数人假设别人的动机和自己的一致。但一种行为背后的含义有多种。
      • 人容易被主流价值观洗脑,用主流价值观来衡量自己的行为,忘记初衷。
  • 相似概念
    • 习惯
    • 潜意识
      • 潜念的想法在形成初期是可以被意识加工处理的
      • 潜意识的想法一开始就不可知

第三章 潜念的代价

  • 狭隘的自我形象
    • 让人和企业变得脆弱
    • 比较自己与别人的行为结果,错误地产生轻视自己的情绪
    • 自我设限
      • 自我诱导型依赖
        • 人潜念地收到特定身份标签的不利影响
  • 无心的冷酷
    • Stanley Milgram 电击实验
      • 被试在实验人员权威指导下,对学习者“实施”了足以致命的电击。
  • 控制力丧失
    • 将失败婚姻归咎于前夫的女士更难以走出困境。
    • 认为酗酒倾向是遗传的酒鬼会放弃让自己恢复正常生活的控制力。
    • 人们一旦认定用一种方法就可以解出所有算术题,他们就不会寻找其他方法,即便更简单的算法存在。
  • 习得性无助
    • 常由屡次失败造成
    • 无视新的有利信息,完全放弃对自己的控制权
    • 努力寻求各种积极信号,这种心理定势可以打破。
  • 未发挥的潜能

第四章 专念的特征

  • 专念:mindfulness
  • 创造新类别
    • 专念让我们注意情境的细节和背景
    • 偏见的产生多是因为没有对人和事进行详细的描述。不断细分会使我们发现原本讨厌的人和事值得欣赏的品质。
  • 接受新信息
  • 从不同视角看问题
    • 在评判他人行为的时候,我们的判断标准是自己会不会这么做,或者自己能否做到。因此,当别人表扬你的时候,很可能是因为因为他们自己做不到,而不是因为你的行为真的了不起。
    • 秉持单一视角的人只能自动做出反应,没有其他选择。
  • 专念带来增强的控制力,可以改变背景
    • 疼痛体验实际上取决于所处的背景环境,可以通过乐观的心态降低痛感。
  • 以过程为导向
    • 单方面比较结果容易造成自责和妄自菲薄。结果的不同来自最初的不同选择,以及过程的不同。
  • 与东方哲学中概念的区别
    • 东方的“念”具有重要的道德意义。
    • 东西方的“念”都让人不被成见束缚,打破条条框框。

第五章 专念的好处:打破成见

  • 给老人适当的选择和决策自由,赋予更多的责任,可以让老人更积极、健康,寿命更长。
  • 给予的决策权和选择要适量,否则造成焦虑和拒绝决策。
  • 善意的保护会削弱自主性。
  • 逆转记忆力的衰退
  • 人生是由一小段一小段被目标引导的轨迹构成的,这些轨迹相对独立。过去的行为对整个人生造成的影响并没有我们想象那么大。

第六章 专念的好处:创新

  • 打破成见的束缚,接纳新信息和不寻常的事物,注重过程,实现创新。
  • 在教学中引入不确定性,使用有条件的陈述,以避免思维僵化。
  • 创造力
    • 区分:发散性生成,从旧信息推演新信息的能力,产生新类别。
    • 类比:思想的重新定义,背景转换,类比的能力。
  • 管理者要容忍不确定性,可以激发创新。

第七章 专念的好处:为工作注入活力

  • 疲劳和厌倦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未经仔细推敲的预期。疲劳和餍足并没有固定不变的极限。
  • 类似柯立芝效应(coolidge effect)
  • 在新背景下,精疲力竭的人会产生新能量。具有专念意识的人会主动改变环境,使自己保持充沛精力。
  • 一项工作做得时间长了,产生耗尽和枯竭感的原因:
    • 确定性导致新鲜感丧失
    • 工作中没有控制力,缺乏自主
    • 组织中官僚作风盛行

第八章 专念的好处:消除歧视

  • 分类是人的天性。要消除歧视,不能通过减少分类的办法,而要创造更多的类别。
  • 给人贴上一类标签会让人更专念(注重细节特征),加深偏见。
  • 专注和好奇心同样可以消除歧视。
  • 用专念的思维方式,可以看到,每个人在某些方面都是“异类”,以此“细分”可以消除偏见。
  • 被试通过训练可以认识到,残疾与特定功能相关,而不是与个人相关。各种属性是相对的,残障的定义取决于背景。

第九章 专念的好处:整合身心

  • 身心二元论的观念根深蒂固,是不成熟的认知承诺。
    • 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:心灵是非物质的,身体是物质的。只有身体遵从机械定律。
    • 反例
      • 婴儿得不到足够的爱抚或良性刺激,会发育迟滞甚至死亡。
      • 在正常病房逐渐康复的病人,被送回“无望”病房导致一命呜呼。
  • 认知与情感二元论,认为情感体验无需认知过程。
    • 反驳:认知和情感是完整反映的组成部分。
    • 由于背景不同,相同的刺激会引起不同的情绪。大多数由背景唤起的情绪是习得的,我们并没有对情绪的起因进行缜密思考。
    • 没有意识到不同背景下的某种刺激会变成不同的刺激,我们就成为了各种心理定势的受害者,因而被动接受,认为自己被无选择。
      • 人对癌症筛查中的活体组织检查感到恐惧。害怕的原因不是检查本身,而是检查结果的含义。
    • 情感离不开背景,而认知创造了这一背景。所以情感和认知是一体的。
    • 影响健康的许多因素来自外部环境,但每种外部影响的作用有多大,这取决于相关背景。
      • 外部因素 -> 人的认知和解释 -> 身体
    • 心理状态能通过大脑中枢以及边缘系统——下丘脑——脑垂体——肾上腺通路影响体内平衡,改变免疫系统对疾病的反应。
  • 背景影响成瘾性
    • 当脱离了某种心理状态,我们也就脱了相应的生理状态。接触不良习惯,要先在心理上彻底断绝关系。
      • 吸烟这在禁烟环境中烟瘾不大。回到吸烟环境后,烟瘾出现。
    • 一味否定坏习惯,并不能促进人们戒除这种坏习惯。相反,让人们承认坏习惯的好处,并找到能够起相同作用的替代方法,更有效。
  • 传统安慰剂:愚弄身心
  • 主动性安慰剂:动用身心,更换不健康的背景,调动身体潜能,掌控健康。
    • 催眠
    • 自我心理暗示
    • 不放弃信念
    • 想象
    • 积极思维
    • 生物反馈

第十章 高效能人士的专念

  • 选择对那些事情抱有专念态度
  • 用正确的方式决策,不痴迷于做出最正确的决策。
    • 碰到两难境地时,要认识到绝对正确的答案并不存在,决策独立于数据的收集。
    • 要预设停止研究的时点。超过这一时点,动用直觉进行选择。
  • 专念思考的产物有时相互矛盾。决策的根本依据是个人价值观。